4作者: DavidMiserak3 个月前原帖
嗨,HN!我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开发的 GoCard,这是一个基于终端的间隔重复系统,使用普通的 Markdown 文件作为数据源。 我一直对现有的间隔重复工具感到沮丧,因为它们将我的知识锁定在专有格式中,或者需要持续的互联网连接。作为一个习惯在终端和文本编辑器中工作的开发者,我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工具: 1. 将卡片存储为我可以用任何编辑器编辑的纯文本文件 2. 与 Git 无缝协作,便于版本控制和同步 3. 在终端中运行,避免干扰 4. 对代码片段和编程概念提供一流支持 GoCard 实现了 SM-2 算法(与 Anki 使用的相同),但它使用简单的目录结构而不是数据库,其中: - 每张卡片是一个带有 YAML 前言的 Markdown 文件 - 目录代表卡组和子卡组 - 一切都可以使用标准工具进行编辑 *主要特点:* - 使用 BubbleTea 构建的无干扰终端用户界面 - 实时文件监视(在编辑器中编辑卡片时进行复习) - 支持 50 多种语言的代码语法高亮 - 提供 Vim/Emacs 快捷键以提高导航效率 - 通过目录实现层次化的卡组组织 - 跨平台(Linux、macOS、Windows) GoCard 与其他间隔重复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以开发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使用你喜欢的编辑器创建卡片,使用文件管理器组织它们,使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并在干净的终端界面中进行复习。 我之所以开发这个项目,是因为我想要一个与我的开发工作流程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系统,而不是与之相悖。将一切文件化意味着我可以应用我现有的文本处理技能和工具。 该项目目前为 v0.1.0,使用 Go 实现,并可在以下地址获取: [https://github.com/DavidMiserak/GoCard](https://github.com/DavidMiserak/GoCard) 我特别希望能收到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反馈,以及任何让终端用户使用起来更直观的建议。有没有其他人开发过类似的基于文件的知识工具?哪些模式对你们有效?
4作者: techpineapple3 个月前原帖
每当我阅读关于工业革命的内容时,常常会有人认为,毫无疑问,你会希望生活在工业革命之后,因为随之而来的工作和文化的丧失是与之后获得的收益相比的轻松权衡。 但我对此并不太确定。在此之前,人们从事的是像铁匠这样的工作,或者其他需要学习技能并掌握整个工作过程的职业,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之后出现的那些令人窒息的工厂工作。 因此,我很好奇是否有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会指出这种变化是不值得的。